笔趣阁>军事历史>楚汉全传>第七回 下城父陈王遇害
才。”张良道:“壮士是谁?”刘邦道:“我沛县刘季是也。接秦嘉将军邀请,赶去留城要与他相会。公子欲往哪里?”张良听得,赶紧下马,还了礼道:“沛公大名,远近传扬,不想今日,能在此处得睹尊颜,真是三生有幸。”/p>

看官听说:这张良可非一般人物,即便在千年历史里,也是赫赫有名;他那来历,少不得要细说一遍。原来这张良,字子房,祖居河南宝丰城父邑,他祖父,曾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的宰相;父张平,亦曾辅佐过韩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亡故。二十年后,韩即为秦灭。张良打小便有志继承父业,如今梦想破灭,怎能不对秦皇恨之入骨?每日只思为主报仇!心里道:“我虽不曾食禄拜官,然祖、父二代世受国恩,为子孙的当图报效。却是现在手无寸柄,无能为力。即便将来做得了官,要将韩国恢复,亦非易事。唯有设法,刺死秦皇,方可报得灭国之仇。纵然丢了性命,死后也有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与其长作亡国遗民,苟且一生,不如轰轰烈烈,拼他一死,尚可留名后世!只那秦皇出入,护卫甚严,等闲无法近他。鲁莽动手,非但行刺不成,还将空送性命。须觅得专诸、聂政一流人物,来作帮手,方可行事。”主意打定,便开始在暗地里交结宾客。/p>

然此事想来容易,得来却难。数年过去,竟找不到一个中意之人。张良心想:“天下广大,何不出外云游,向风尘中结识豪杰,以成我志。似此长坐家中,终非了局。”偏巧当时,他弟弟因国灭亡,悲愤死了。张良痛哭一场,将弟棺殓了,心里道:“我弟壮志未酬,我须为他了却夙愿。”先不埋葬,将家中三百奴仆尽皆遣散了,独身一人,出外游学。一连奔走三年,到处留心察访,却仍未访得合意之人。正是:天下虽踏遍,一士却难求!/p>

这年在淮阳,跟吕文子学礼。一日,偶然听说,齐国有一沧海公,豪侠好义,门下多奇士。张良寻思:“此必高人,不可错过。”收拾行装,星夜奔齐国,来拜见沧海公。/p>

却说这沧海公,姓黎,祖上本是齐国的大夫,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豪杰。为人豪爽,且心直口快。曾与朋友谈天论地,说古道今,称五百年前,天下何其太平,人人快乐,不似今日。好友问他:“如何是太平?”沧海公道:“熙熙风景,皓皓年光,黎民鼓平,遍处笙簧。三日一风,风不鸣条,不摧折林木;五日一雨,雨不破块,不打伤禾稼。盗贼不生,夜不闭户;行人扃路,道不拾遗。边庭无征战之劳,朝野无奸邪之患,野外无蝗虫旱涝之灾,百姓无疲倦艰辛之苦,五谷丰登,天下安乐。此便叫做太平时节。”好友又问:“今下如何?”沧海公道:“秦皇无道,南修五岭,北筑长城,东填大海,西建阿房,焚书坑儒,大肆狂悖,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失望。”好友又问:“如何能复太平?”沧海公道:“秦去之后,自然太平。”朋友听了,皆在暗中替他担心。/p>

当时张良会着沧海公,二人一番攀谈,沧海公见张良器宇不凡,言语出众,暗暗称奇,心里赞:“今这世上,难见此等人物。”便道:“黎某平生,最喜管天下不平事。公子有何指教,但说无妨。”张良道:“秦皇无道,天下切齿。张良不才,愿与人合力,诛灭此无道,为六国报仇!可惜至今,不得遇见专诸、聂政般人。”沧海公道:“专诸、聂政皆奇特之士,无千金之资,如何求得?”张良道:“诚能觅得这般勇士,纵然散尽家财,也心甘情愿。”沧海公道:“公子报仇之心,十年不退,实在令人感叹。”张良道:“灭国之恨,日夜难忘。”沧海公道:“既然公子执意要干此事,我介绍个人给你。”张良道:“沧海公所荐,必无差错。请快告诉,此人是谁。”沧海公道:“乃是个神勇之人,你也莫问姓名,只叫他大铁锤便是。住百里外乐盘山内,身有千斤之力,喜怒不形。若得他来帮助,此事便可成。”张良道:“张良恨不能明日便告成功,望沧海公早早请他到来。”沧海公答应道:“我明日便去。公子且安心住下,我去定能请来。”/p>

/p>

//

天才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


状态提示:第七回 下城父陈王遇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