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苍穹>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是谁?
家百姓,最后就是官逼民反,改朝换代。朕的想法呀,提高官员俸禄,让官员不用搜刮百姓单凭俸禄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朕之所以要严苛律法,就是想做出一个架势来,为今后朝廷制定的新的律法做个铺垫。都想为自家子孙治下家产,没问题,只要不搜刮自家百姓,别家百姓还凡不着朕为他们操心。官员自然是要受朝廷优待的。不然谁还会来当官?”

整个会议室里没人说话,所有人都在想事情。良久后李鸿章还是问道:“那充州知府的家眷一事……”

“听说朝有很多大臣与充州知府交好,朕将其家眷发配新疆,那你们这些同僚总不能不帮一手吧。充州知府不是有个弟弟吗?让他去新疆种地或者开厂子嘛。从中原向边军送补给路上损耗过多,如果他能在新疆搞出边军所需的物品,那边军就可以就地采购。朝廷节省了开支,他们也因此获利,岂不两全其美。”

李鸿章笑了:“微臣明白。这就去办。”光绪也笑了笑,起身走了。

“李相,皇上这是何意呀?还请李相赐教呀。”一堆官员起身问道。

李鸿章没有说话,到是让一旁正在思考的严复来回答。严复思索了一阵子后肯定的说道:“皇上这是准备要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呀。”

众臣一听,恍然大悟。旨是只是把充州知府的家眷是发配到新疆,也就是说到了新疆也就没了罪过。再把充州知府弟弟一家给弄过去,这就是好几十口人呀。再建些个工厂有些盈利,那有利可图的地方总会有商人愿去的。再说,北进计划年底就要开始了,准备了五年多的大清朝廷上下没人认为大清会打败仗。整个东西伯利亚可是比大清还大呀。这么大块打下来荒着可不行。于是大臣们纷纷告辞安排事务。翁同龢走了,孙家鼐走了,礼亲王世铎走了,张之洞也走了。但李鸿章没走,严复没走,林启兆、唐绍仪、王士珍也没走。

李鸿章长叹一声:“这些年借着朝廷大力发展工业,各家都大发特发。现在皇上对我等家大业大还是起了戒心了。今天话里话外全是警告呀――”

“那李相,我等应该当如何才是?”

“还能如何?宫里仆役一再缩减不过千人出头,老夫身为总理大臣的家仆却越来越多已近千人,再过些时日是不是会比皇家仆役还多?再往后是不是更要取而代之?既然皇上说了。做臣子的总要有所表示才是为臣之道,老夫这就回去遣散部分仆役。老夫已经老了,这几年身体也越来越差,等北进计划结束之后。老夫就告老还乡。家中子弟无一成材,以后就请诸位看在老夫的面上多加回护一二,老夫在天之灵也感激不尽了。”说完长鞠一躬。

“李相严重了。大清之所有能有今天,李相居功之伟。只要经芳兄弟不犯混,这富贵一生还是可以预期的。”严复连忙搀扶起李鸿章:“学生以是以为,皇上今日到是把话说透了。皇上有意提高俸禄辅以严苛律法来彻底整顿官场。行不行暂且不说,至少皇上给了咱们一个不违法的发财地就是外族。掠夺外族一则可以削弱外族的实力,还可让官员们名正言顺的发财。这不正是吾皇英明之所在吗?”

严复一翻话说的众人哈哈大笑,在座的几位在国内没什么财产,但在国外就不一定了,至少严复家在南洋有数个过万亩的橡胶园。

“也不尽然呀。”林启兆还有些忧虑:“今天开会前,学生听到一个消息。充州知府被查出有款项存在国外,所以才一时间无法补齐府库的亏损被查出,这才是皇上将其家眷发配的根本原因。”

李鸿章突然脸色大变,霍的一下站了起来历声问道:“此事当真?”

“杨度传出来的消息应该错不了。听说皇上已责令中情局秘查此事。”

“如果此事当真,就是诛了充州知府全家也是当的。身为朝廷官员将国内赚取的钱财放在国外,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资敌,这是叛国。”李鸿章重重拍在桌子:“不管今后谁主朝堂这点都必需拿稳喽,要是满朝官员都这么干,那大清国还是大清吗?那是在给洋人干活。立刻下发总理令清查此事,三个月后还要有此事发生,老夫定奏请皇上诛其三族以儆效尤。”李鸿章的话不可谓不重,作为总理他有这个权利。

“李相请息怒,学生以为不妥。”掌全国财政的林启兆立刻出面劝阻:“如今国人在外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不把现钱存在国外银行,这生意就不好做了呀。”

“大清银行呢?不是已经在南洋开起来了吗,那就在全世界都开起来。外交部,立刻着手与各国协商在他国设立大清银行事宜。今后大清国内商家对外贸易涉及之资金。必需全部通过大清银行进行交易。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都像充州知府一样把钱拿到国外,大清还有钱用来发展吗?大清的民生还要不要改善了?立刻开始撤查官员在国外的财产,胆敢把钱转出国外的。一经查出以叛国罪论。老夫叫他生死两难。”

“可是李相。”王士珍小心的问了一句:“有些事情为了保密不方便走大清银行呀。”

“那就提前上报朝廷。所有在国外的资金必需受到朝廷监督。”

“如果有人逃出国外,申请政治避难的呢?”

“朝廷养着那么多斥侯特工是干什么吃的?反正钱是要不回来那就去杀个干净,有命捞钱还得有命花才行。”

所有人面面相觑,真没有想到李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是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