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马王爷>第1031章 两战两捷
是大不划算。臣意就高丽之地、取高丽之材,以我之钱财,籴其廉价货物以供军需。一则省去护送押运之力,二则大军服食当地水土五谷,时久则与当地人无异,既免风候杂病,又令军力大振。”

后边是高峻单独列出的军马一项,意思与上边大同小异。高峻说,每临开战,军马现由内地拉过去,一路上季候急剧变化,正是马匹损耗严重的原因。

高峻要到龙兴城设立牧场一座,拉内地军马过去长期喂养、驯练。令其适应高丽当地环境气候。那么,马壮人壮,再无后顾之忧。

皇帝看着两位重臣的本章,良思之后自语道,“这真是个法子!”

营州粮草大库并不取消,但缩小规模、只储些精粮精料,以应前方之急。那么节省下来的钱,便可改善库房存储条件,提高一下仓役待遇,活轻人喜!

而高峻在高丽当地筹备军需之法,巧妙利用了两地差价,营州一文钱,在当地可不止一文!而且一路护运之资竟然也省下了不少。

这买卖做的!他吩咐,“户部给朕总一总,这几次讨伐高丽各费几何。”

皇帝手架在龙书案上,不自觉地敲出了几串鼓点儿。

《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打仗打的可不就是钱。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运粮二百里则无二年之食,三百里则无三年之食,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德,下无以活其身,则叛离之心生。

看来,新任兵部尚书是深知其理啊。

皇帝想,知道大道理的大有人在,但难就难在随手拈来。

在第二次出伐高丽时,几乎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如何就没有人想到这个法子?

再想想高峻在西州出道后的几次行动,大至平定颉利部叛乱、惩戒乙毗咄陆部、夺占焉耆、压制苏伐,以及剑南道之行,小到袭定白袍城,无不时时透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妙招。

只是不知他师出何人。

皇帝想,自十八年以来,自己不时便有会晤一下他师尊的念头,但一直耽误至今。

这次既然又想到,就不能又只是想想,遇高人不能交臂失之。

他吩咐人去永宁坊高峻的府上问问,虽然高峻和柳夫人、樊夫人、崔夫人去营州未回,但他夫人多啊,焉有问不出之理。

:。:


状态提示:第1031章 两战两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