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海图志>第414章 为官该行事
郑冲答道:“每人三天口粮,这口粮也就是荠菜面饼三大张,船上还供应萝卜汤每人每顿饭一碗,清水管够。”

钱士升微微一鄂道:“已经很好了,老夫还以为是让他们喝点稀粥。”

郑冲摇头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海,海上风浪大,可能晕船,只喝稀粥体力不够支撑。”

钱士升心中宽慰不少,又问道:“那这对母女也没什么气力,到了朝鲜如何过活?”

郑冲道:“像一些妇孺老弱,到了朝鲜可入织造局,为前方将士缝制被服鞋袜。辽东奇寒,冬日将近,须赶制冬衣了。那织造局内,除了每天管一日三餐外,工钱是计件制,比如你一天能缝制三双鞋袜就领三双鞋袜的工钱。”

钱士升大感慰怀:“甚好,如此每个流民皆有活路,也不致离乡背井到了朝鲜没有生计。”顿了顿钱士升奇道:“就没rén liú恋故土的么?”

郑冲哑然失笑道:“钱阁老,这些流民在咱们大明国土上,已经是流离失所的一群孤魂野鬼,哪个官府不是将他们视为瘟神一般?不都想尽早送走的么?他们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我听闻河南、河北等地报捷说剿灭流寇数万,我想那些流寇多半就是像这些人一样的流民吧。”

钱士升面红耳赤,怔怔的说不出话来,半晌后才长叹道:“是啊,在咱们大明地方官眼中,这些人根本就不算是人了,如你所说,在当官的眼中,流民就是孤魂野鬼罢了。”

正在说话间,忽然流民队伍中,有一名老者晕倒在地,身旁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抱起老者来,哭喊着大声呼救,引得流民队伍一阵sāo luàn。

钱士升看了之后,也倒是有些经验,知道这老者多半是饿晕了,若不救治,多半就醒不过来了。以往也有大明富户们在灾荒年月招募流民为mài shēn为佃农的,但都是要招些精壮汉子,向老弱妇孺多半就是被遗弃的对象,也不知道这郑氏会如何对待这老者呢?

回头看了看郑冲,却见他无动于衷,钱士升微微叹息,看来郑氏也只能做到保下能救之人了。

尚在叹息时,却见几名郑氏兵卒带着一名医官模样的人分开人群来带那老人面前。那医官简单查看几眼后道:“饿晕了,给两口肉粥,切记不可多给!”

灌下几口肉粥后,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肉香来,流民们开始有些骚动,周围的郑氏水兵们立刻亮出兵刃准备弹压!

“大家不要乱!上了船都有吃喝的!这老人饿晕了,要点肉粥吊命!上了船吃喝管够!谁敢闹事!咱爷们刀枪伺候了啊!”在几名把总的大声呼喝下,流民们渐渐安静了下来,继续慢慢上船。

不远处的海船上,登上船后的流民们果然都领到了食物,于是大家又都安静了下来。像这样流民登船的码头,在芝罘港内还有十余处。

见得如此,钱士升松了口气,看来郑氏果然仁厚,连这老人都肯救下,更不用说寻常流民了。而且从始至终,郑冲都一言未发,看来平素这些郑氏水兵也都是按既定的方略在安置流民,也并非做样子给钱士升看的。

“郑总兵,为何不让流民们吃饱了再上船?”钱士升有些不解。

郑冲微微一笑道:“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乘船出海,容易晕船,若是吃饱了上船绝对会晕船,相反在登船后,在船上进食,反倒不容易晕船。”

钱士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想不到郑氏连这般细枝末节都想得如此周道,此趟能迁往朝鲜的流民百姓们定然无虑。老夫在这里,代万千流民百姓,拜谢了。”

说罢钱士升便拜谢下去,郑冲急忙扶起,脸上错愕的道:“钱阁老何故拜我?这不是咱们大明当官的该做之事么?”

钱士升直起身来,讷讷无言以对,是啊,这不是当官的应该做的么……11


状态提示:第414章 为官该行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