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草根侠医>第二百六十六章 线索又中断了

布兰科与杜克返回到中国主持福音会的发展,得知了一件事。镇海市的市郊的一座福音会教堂要被强拆。当地教友群情激昂,准备誓死保卫。

事情本身经过并不复杂。福音会慢慢地发展壮大,于是信徒也越来越多。之后在镇海市的一处三江口村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教堂以供信徒礼拜时所用。教堂修得富丽堂皇,很是壮观。

三江口村是因为澄江自西向东穿镇海而过,而青溪在三江口村处汇入澄江。于是澄江上游,下游,青溪,就在老百姓嘴里叫三江,所在的位置就叫三江口村。

三江口村历史上是很穷的,为什么?水患啊。

其实国内类似的地方,历史上都有水患,比如著名的乐山大佛就是因为岷**衣江交汇,频发水患,而修建大佛镇压。

三江口村历史上穷是因为农业不行,水患造成的农地都是盐碱地。为什么是盐碱地?因为潮汐啊,潮汐把盐分多的澄江水倒灌入农田,水去盐留,就形成了盐碱地。所以农业作物收成差,所以历史上穷。

而为什么说是历史上穷,因为现在不穷了啊。为什么啊?因为穷则思变啊。三江口村的人们守着土地越守越穷,改革开放之后,政策变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明显改变。于是,脑子活络的三江口人们就开始书写各种创富经。

三江口三江口三江汇聚,说明了一点,就是交通比较便利,然后这里距离镇海市区也近。这里的人们有经商的,有办厂的,反正出去各种讨生活。

一开始人们手上没有原始积累,就出去弹棉花,这个基本上可以算无本经营了,只要一个弹棉花的弯弓即可。而那时候我们的社会也配合,为什么,因为家家户户有棉被啊。那时候的棉被还都是开放式的。什么叫开放式,就是内胎加自己缝外包的被面。而这个内胎就需要找弹棉花的来弹一下了。这就是弹棉花的最初积累了。

之后也有担货郎,而三江口的担货郎跟别人不同,别人是自己出产了什么,挑到成立卖什么,比如卖水果,卖农副产品。三江口这边真是纯商业意识了,纯进货,然后挑了出货,赚个差价,付出劳力与时间。这样的商品种类其实很少,而海鲜干货恰恰是其中一种。虾干鱼干,甚至生意做大的还卖猛虎干。猛虎干是一种乌贼干货,大乌贼。这种大乌贼在海里什么都吃,吃鱼吃虾,所以制成干货,俗称猛虎干。

也因为这种经营,三江口村常年弥漫着一股臭味,海鲜干货的臭味,咸鱼烂虾的臭味。

所以在三江口村还没富裕起来的时候,旁边地区的姑娘是不愿意嫁到三江口的,又没钱,还臭,妈妈,我不要嫁过去,我不要嫁啦。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三江口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因为不依赖农业,而对商业的重视,这里的人们基本上都发家致富了。而致富的方式主要一条就是开超市。当然那种城市里的大型超市不开,而是走一条城郊结合部的中小型超市之路。什么红星超市,为民超市,利民超市等等都是三江口人开的。当然也兼顾给小型日杂店当中间商这样。

别人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他们是我做中间商我赚差价。呵呵,发达了。

不过物质生活改善了,精神文明建设却滞后了。这里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于是福音会钻空而入,在三江口村传播开来。

而三江口村民也有钱啊,于是他们给自己建了一座非常富丽堂皇的哥特式教堂。那尖顶,澄江对岸都看的到啊。

不过三江口村靠近镇海市区,政府对这里老早有规划。后来镇海市区逐渐扩大,政府要在这里建一个综合大型社区,名字叫三江口立体城。

所以违章建筑三江口教堂就面临拆除的命运了。

而三江口农民向来抱团,蛮横。什么,要拆我们的教堂,不干。

于是这群福音会教友群情激昂,准备誓死保卫。

消息反馈到布兰科与杜克这里。皮肤白皙的布兰科比较冷静,就想建议退一步,不能跟政府对抗。跟政府对抗怎么行呢,胳膊还扭得过大腿吗。

而出身尊贵的杜克则有些意气风发,“哦,下面教友都组织起来了?大家群情激昂,要誓死保卫教堂?真是太好了,吩咐下去。镇海福音会全面发动起来,号召大家一起来保卫三江口教堂。”

“杜克,这有点不妥吧。”

“布兰科,没什么不妥,你没看到下面的报告吗,群情激昂啊,到时候我们让教众坐在教堂里面,我看他们还敢拆吗?”

“反正我总觉得不妥,算了,这次你主持吧。”

不过福音会还是高估了自己,一开始的抵制拆除工作确有声有色,搞得原定拆除计划过去了一个月,都没能开始拆除。

有人还在青山论坛与青山博客上发帖,造谣,弯曲事实,刻意隐瞒教堂是违章建筑等,反正就是抵制政府部门的工作。

蔡晓静听从网信办的指挥,予以删帖,封id等处理。另一边,拆除部门也仔细缜密地做家属工作,告知违章建筑本身是不合法的,政府拆除违章建筑是有法律法规做依据的。

三江口农民中也有懂法的,知道对抗拆除工作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于是就开始去拉自己的家人亲戚回去了。

在事态得到控制之后,工程队进场把这个违章建筑夷为平地。

消息传回布兰科与杜克这里,布兰科开始埋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六章 线索又中断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