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海风云>362 张煌言之计
显不足,更别说从中征召壮丁入伍,壮大洪堂军队实力。

而张煌言通过锦衣卫搜集情报,以及实际交手时所观察到的洪堂第三军数量,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强大的军事实力背后,实则也是有着绝对的缺陷的,那就是数量不够多。

军队数量不够多,也就意味着哪怕明朝军队一次次交手,损失沉重,但若是能因此消耗掉对方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兵力,那么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相比洪堂军队,大明朝光是江南一带的人口,现在也有至少八百万户以上加上其中隐户等存在,从数千万人口中挑选几十上百万大军,并非梦想,所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且,洪堂军队数量的缺陷,也会给他们的推进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而这个点麻烦对于张煌言,以及他背后的大明王朝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早在李天养曾穿越而来的历史中,就有过一个很明确地例子了,而这个军事案例地背后,确实是以兵力更少而强大的一方失败而告终。

张煌言所想到的御敌手段,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个规模浩大,且不容易执行四战术,那就是坚壁清野战术。

他想要以空间换取时间,既然洪堂军队的数量有限,那么他便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城池地盘,让与对方。既然对方占领了这些地盘,势必需要分兵占据这些据点城池,最后一次次的分兵之后,其实无形中便已经在削弱对方实力了。

等到对方实力削弱到张煌言觉得足够一战,或者说对方布局犯了错误,给予自己机会,那时便是自己反攻对方的时机。

而早这一战术背后,却又有两点尤其需要注意。

其中一点便是,放弃的土地之中,明朝官府绝对不能给洪堂军队留在太多的人口、物资,甚至就连驻守的军队数量也无需太多,否则便很可能让其从百姓、俘获军人之中予以补充壮大军力,为其添砖加瓦。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应天府王都中内阁大臣以及崇祯皇帝的态度问题,如果自己无法取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只是继续放任对方一路南下而消极防御,势必会引起朝廷御史们的群起上谏。

这其实也是明朝很多有着足够认识,又足够聪明的将领们,都察觉到洪堂军队的缺陷,但是却不敢如此行事地重要原因。

但是张煌言却是敢于如此行事,一来自然是他自认为忠心耿耿,若是能以此计拖住洪堂南下步伐,为明庭征兵争取更多时间,或者干脆以此为契机,彻底重创洪堂这一支军队,他便是事后被朝廷问罪,那也是值得了。

二来则是张煌言朝中盟友,为其带来的王都诡异气氛:大明统治天下二十六载的崇祯皇帝,终归即将要驾崩了。

虽然这事还是一件绝密情报,可是在朝中诸位公卿大臣们耳目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据最新消息报告,崇祯帝在洪堂军队三路齐进,打响渡江战役之时,便已然因为此事而震怒异常,最后昏迷不醒,直到如今。

朝中内阁大臣们此时更多关注力还是在崇祯皇帝殡天之后的后事,以及继承皇位的太子等事宜上,却是少了几分因战事而被帝皇压力所束缚的情形。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按照计划在进行,只是在一番打砸之后,冲上前来护住自己财物的左亦乾,同时也被几个壮汉給狠狠教训了一顿。

绸缎庄请的两个伙计,没敢上前阻拦,红了眼下死手的壮汉们,一边砸着庄子里的货物,一边将左亦乾打的血流如注,面目全非。

左亦乾也是一条硬汉,他的全部身家都在这座庄子上,如今经济萧条,生意难做,说实话自己除了这个庄子之外,就没有其他更值钱的财货了。

弱受连这一个庄子都被人給破坏掉后,那对于左亦乾和他的一家子人来说,那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左亦乾也算是拼了性命了,死死缠住了其中一名打砸得最是厉害的打手,让其施展不开手脚。

对于这几名饿疯了,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的打手们来说,此时此刻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应有的酬劳,没人敢于偷奸耍滑,这一两银子如今虽然在通货膨胀的苏州,算不得多值钱,但是也至少能买到小半石口粮,维持一家三口一月吊命之用。

而且,对于这些打手们来说,心中何尝不是充满了愤怒和不公:他们这些人整日为了生计而放弃了尊严,像一条狗一样任人呼来喝去;为了一份需要用命去打拼的工作,他们都需要挤破脑袋。

可是看看他们眼前这个家伙,因为他们投胎投的好,从生下来开始便衣食无忧,当别人还在为了一口稀饭而拼命的事后,他们却还在想着去欺辱别人家的妻眷。

打手们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将这些不公深深藏在心底,是因为他们还保持着最起码的良知和冷静的思维。

然而当他们突破了自己从小构筑的良知防线之后,接下来他们所可能做出的事情,会是连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

虽然民间禁止携带武器,然而像这种打到别人铺子里去的事情,为了防身,在场五名打手们,几乎人人身上都揣着一把简陋的武器:一根精心打磨了出尖利锋口的铁针、一把不知道从哪里得来充满了斑斑锈痕的菜刀。

被纠缠住了的那名打手,本来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心里就很是发慌,此时既担心自己的所作所


状态提示:362 张煌言之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