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挽明>第237章 五凤楼一

朱由检沉默的看了三人许久,方才出声道:“去请英国公入宫,朕要在五凤楼见他。把所有的案卷、证人送去五凤楼,给他看。另外,让田尔耕、张世杰今日值守五凤楼,就这样吧…”

好不容易又挨到了一个新的春天,在换上了玻璃顶棚的花厅内,张维贤半躺在一张湘妃竹制作的躺椅上,一边享受着从上方照射下来的温暖阳光,一边观赏着花厅内摆放的各式盆景。

虽然花厅内已经温暖无比,但张维贤依然还是不时的感觉到了透入骨缝的寒冷,因此让人给他盖上了一张柔软细腻的毛毯,这才让他好过了一些。

看着花厅东面宽阔的海子上不时划过的画舫,张维贤忽然觉得生命实在是太过美好了,对于这样的生活他实在是他太不想离开了。

不过,长生不老的梦想,就算是拥有了整个天下的皇帝都未曾实现过,更何况是他这样的凡人。如果不是太医院在医学上的研究,他甚至连去年夏天都挺不过去了。

他眼前的这些风景人物,大约是看一天就少一天了,张维贤心中如此想着,又暗暗的祈求着自己能够多看几日这样的风景。

就在张维贤安静的享受着春日下午的阳光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享受。

张维贤睁大了眼睛向通道望去时,心中还带有一丝恼怒,想知道是那个不识相的,在这个时候来打搅他。

结果提着袍角冲入他眼睛的,却是世子张之极。张维贤有些不快的看着儿子说道:“府内的大小事务不都已经交给你处理了么,有什么事需要让你跑到我面前来,难道是陛下驾临了?”

张之极苦笑的对着父亲说道:“和父亲猜的差不多,陛下请父亲入宫相见,连宫中的马车都带来了。”

张维贤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难以动弹的身体,才有些意外的说道:“陛下请我入宫?陛下请我这样一个在家等死的老头子入宫,是为了什么事?”

张之极摇着头说道:“来请父亲的是王德化,他怎么都不肯说是什么事,只是一味请父亲出行,似乎父亲不出去,他今日就不走了。”

张维贤有些奇怪,但也没有想太多,便命令管家叫人将自己抬了出去。

王德化很是客气的请张维贤上了自己带来的马车,一路上张维贤虽然旁敲侧击的想要从王德化口中探听些消息,但王德化却每每岔开了话题,装作听不懂张维贤的意思。

张维贤试探了几次也就作罢了,等到马车停下之后,他才发现马车外面正是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着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

午门城楼和两侧雁翅楼相连,城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被称为“五凤楼”。五凤楼内除了钟鼓亭外,还保存着太祖高皇帝的铠甲和武器。自崇祯登基之后,又在东西两侧的雁翅楼内挂上了开国以来的历代武将文臣,这里倒是成了一个了。

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有些起疑心的张维贤被带上了城楼西侧第七间庑房。看着这间房间内悬挂的河间王张玉、首代英国公张辅的画像,张维贤推开了扶着他的两名侍卫,恭恭敬敬的上前对着画像行了礼。

礼成之后,张维贤才转过身来,脸色凝重的看着王德化问道:“王太监带我来此处,真的是陛下的意思吗?陛下现在何在?”

王德化一边上前搀扶着英国公坐了下来,一边吩咐着身后的小太监将准备好的东西放在了桌上。

“陛下的意思是,国公先看了这些卷宗就明白了。如果国公想调人证来核对,张指挥使就在外面,国公吩咐一声就是了。”

王德化面带微笑的向后退去,快退出门口时又对着门外的侍卫吩咐道:“此地阴冷,英国公身子不好,你们再去拿两个炭盆来…”

听着王德化的脚步在门外远离,张维贤原本原本有些浑浊的双眼,慢慢变得深邃了起来。虽然今天的阳光不错,但是这间东向的屋子却没有阳光,为了让张维贤能够看清东西,王德化很贴心的准备了一支烛台用于照明。

一生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的张维贤,此刻哪里还不明白,英国公府似乎惹上了一些麻烦。看着面前这两叠卷宗,张维贤只是发了一会呆,便伸手挪动了下桌上的烛台,调整了光亮之后,便翻看起了上面的卷宗。

午门的城楼之内,朱由检正观赏着太祖朱元璋穿过的铠甲和武器。一长一短两只黑色长枪交叉放置在兵器架上,看着鹅蛋粗细的枪杆,再估算着长枪的重量,朱由检也不禁赞叹道。

“太祖高皇帝常说自己创业艰难,看这两杆长枪,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太祖临阵杀敌的英姿了。我们这些后人真是不肖啊,不要说提起这两杆长枪作战,就是平日里骑马还要担心不要摔下来呢。”

站在他身后的王承恩赶紧说道:“历代先帝,臣不敢言说。但臣要为陛下抱不平,陛下也是上了两次战场,有着击退建虏的功绩的。

臣以为,除了太祖和成祖之外,陛下之勇武已经是无人能及了。若是太祖在天有灵,想必也是要夸一夸陛下的英武气概的…”

王德化斜着眼睛看着王承恩吹捧着皇帝,这时倒是有些开窍了起来,想明白了为什么皇帝更愿意亲近王承恩了。

朱由检听


状态提示:第237章 五凤楼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