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九十六章:不闻世家
风指了指椅子,“老先生还是坐下说话吧。”

王度讪讪的站起来,“老朽虽然年长,但才学可不及殷侯万一,当不起“先生”一词。老朽表字寄寓,殷侯...”

殷清风伸手制止,“不管老先生有顾虑什么,清风终究是晚辈。清风为皇室效力,老先生亦如此。所以,在称呼上就不要计较了。”

王度在心里对殷清风又高看几分。

他见多了一朝得志之辈。

“老朽,愧受了。”

“既然老先生有意举族进京,清风有几句不当讲的话。

其一,皇室历来重视馆藏。”

王度立刻应承道:“王氏会将藏书誊写一遍,献于圣人。”

殷清风向王度笑了笑,继续说道:“其二,皇室废除奴婢制势在必得。老先生若有意,可去韦曲找一下韦纲和韦文宗,他们会告诉老先生他们是怎么做的。”

王度心惊的同时,连忙应下。

韦氏竟然已经投效了李氏?而且,连废除奴婢制这样的大事都敢答应?究竟李氏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承诺,才让韦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普通家族倒也罢了,失去了对奴婢对庄户的控制,世家还是世家吗?世人还敬畏他们吗?不被敬畏的家族还是世家吗?

对那些家族本身来说,那些田谁来种?总不可能让那些家族的子弟亲身躬耕吧?就算他们肯,每个人要种多少亩地?五百还是一千?

李氏这招儿也太狠了!一点儿余地都不给他们留。还好,某先行一步...

现在看来,关中的弘农杨氏是李氏的姻亲,应该已经和韦氏一样已经投效了;河东最大的两个家族裴氏和王氏已经倒戈了,像宇文氏和柳氏这样的家族注定不足为虑。

接下来,就是河南:窦氏和长孙家族与杨氏一样,是李氏的姻亲;元氏可忽略不计、荥阳郑氏独木难支...

河北的李氏、两门崔氏、卢氏、张氏...范阳的卢氏已经式微、赵郡的李氏与陇西的是一家人,那么,只要李氏击倒两门崔氏中的一支,天下...定矣。

韦氏祖地本就在京畿、李渊让裴氏和王氏都搬迁至长安...难道,要效仿秦嬴政聚六国君臣而咸阳?

六国君臣之于咸阳,乱了大秦的根本。李渊这么做就不怕...对,他不怕!世家再势大,也大不过诸侯国。

若世家皆迁徙至京畿...苍天!不出百年,人间不闻世家名!

王度又是一身冷汗。

不低头片刻死,低头慢慢死。李氏真是太狠毒了,诡计一手连一手,根本不给世家任何反扑的机会!

不过嘛,现在这一切都与王氏无关了。人活着,谁还不是为了利益呢?参与编撰一部儒学大典,能给王氏带来的,远超王氏过往所得。从今日这一个刻起,王氏已经与他们不同了!

嗯...某明日就回龙门,争取三个,不,两个月之内就带人来长安!半年太久了,一旦有什么变故,现在的卑躬屈膝全无意义不说,家族的未来更是堪忧。

虽然他恨不得立刻回去安排,但王度还是恭敬的说道:“王氏与韦氏数代联姻,现又时近元日,老朽正好要去拜访一番。”

“韦氏献上土地、废除奴婢,皇室自然要报之以李。老先生此去韦曲,可以找韦津谈一谈,”殷清风指着茶杯道:“其三:老先生若首肯,新式茶饮配上如此精美的瓷具,倒也相得益彰。”

有韦氏帮殷闻礼卖茶叶,这瓷器也要找一个家族出面做吉祥物。就殷氏那点儿族人,能把一两个州铺开就不错了,王氏正好人多势众,分散到几十个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果然!”王度心中呐喊,“裴玄真带族人投效,得火炉和煤炭,看来那韦氏得到的是什么新式茶饮...”

他低头看向茶杯。

之前他为了在殷清风面前摆出长者尊严,虽然对这茶叶和茶杯兴趣浓郁却忍住没有发问。经他这么一说,看来这茶叶和茶杯的收益绝不在火炉和煤炭之下。

如此,说服族人献出土地就顺理成章;如此,贩卖瓷具的钱财足够族人安心编撰典籍。

等到典籍完成,就是王氏再现辉煌之日!

王度愈发恭敬,“老朽代族人恩谢殷侯。”

“若谢老先生也应该感谢太子,没有太子的应允,老先生此行不但颗粒无收,一个不好...”

王度低下头,“老朽明日就进宫求拜太子殿下。”

他之前最关注的就是李渊父子。

多番打探后,他得出一个吃惊的判断:自武德七年夏,也就是李渊从离宫归来后,朝堂上实际已经由李世mín zhǔ导,而李渊这个开国之君竟然有隐退的心意。

若不是有此结论,他也不会找上殷清风。若不是找上殷清风,王氏或许就如其他世家一样被李氏视为眼中钉、视为欲将铲除的目标...一啄一饮,天命之啊~~~

这老王头看样子被敲打得差不多了,小爷就不和你墨迹了。

“清风还要把老先生来访的经过向太子禀报,就不留老先生了。”殷清风向外虚引,“清风预祝老先生明日与太子相谈甚欢、宾主尽欢。”

王度心中一凛,“老朽就不再叨扰殷侯了。”

殷清风一边走一边说道:“自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完善,影响家族盛衰的关键已不再是血缘。个人的品性、才能和优良的家风,逐渐成为维持门第不衰的主要因素。

鉴史可知,无数的高官因缺乏良好的家风和个人的品德修养而折戟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六章:不闻世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