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
,又如何?

考取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考取明经科,上上第,授从八品下;考取进士与明法,甲等者,授从九品上。

若他考五经举人,也不过是望县之县尉罢了。若是他的词策得到赏识,或许可以为谏官、史官;若通诸家理论及汉以来礼仪沿革,可授太学博士...

但这些官职起点太低、升迁太难,何时才能凑出让族中子弟读书的钱财?

殷清风不但贵为太子的郎子与近臣,还是天下首富。他可以荐举自己为官,也可在钱财上资助马氏子弟。

问题是...殷清风现在的前途似乎有些不明朗啊~~~~

按理说,殷清风无论是爵位,还是外戚的身份,还是天下首富,他的府邸都应该是门庭若市、谒拜者无数才对,可这一年来,除了寥寥几人外,无论是文武,还是那些加盟的世家,仿佛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殷清风这个人一般。

其中透露出的蹊跷,实在是耐人寻味。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太子既然以他为中山王夫子,除非他要谋反,否则...

他会谋反吗?

会吗?不像!

何谓枭雄?新始祖、魏武帝、晋高祖也!

他结交贤士吗?他身高权重吗?皆否!

不结交又无权,如何谋反?

难道他要效仿晋高祖的隐忍,把称帝的机会留给子孙?可那需要多少年?太子尚不及而立之年,哪怕四十年后...四十年后?若真是如此,那岂不是他马周更应该今早投靠?

暂且不论他现在是否有谋反之心,也不论他以后是否会谋反,但眼下他却是自己最好的进身之阶!

那么,他凭什么要举荐自己,自己又有什么他能看重的?自己擅长的是诗书经义,偏偏他却认为这些不足为持。但眼下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

若他愿意重用自己,他定然会指出明路;若他不愿...自己凭借断句《论语》也可获得足够的声望。只是...一旦他拒绝,自己必将再无入仕的可能...

殷清风没想到马周沉默了半天,想出的是这个结果。这还是史书上犯颜直谏的马周?是他太狡猾,知道李世民愿以一副明君的样子示人才投其所好,还是他在这里吃大米饭吃开窍了?

向小爷效命?小爷用得着你效命?

“效命?”他问道:“宾王兄可想好了?”

“请殷侯收留!”马周依然那个姿势。

刘仁轨要拜他为师,马周现在要当他门下走狗...难道小爷遇到的都是假的历史名人?还是...吕才可爱啊~~~

“你坐下说话。”他头疼。

马周犹豫了一下,搭着半个屁股坐在殷清风的面前。

殷清风瞅他那狗腿子的样子就来气,特麻的那些史书到底是谁写的,过来让小爷揍一顿来!

“效力不效力的暂且不论,宾王兄现在和小弟说说,你以后是准备以儒学闻达,还是准备进入仕途。”

马周抱拳道:“请殷侯示下。”

靠!我示下你个大头鬼啊~~~

沉住气、沉住气、他不抗揍!

“那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你继续和颜氏去研究什么《孟子》、《中庸》等等的断句,若干年后我再用你这身学问;二,你到鄠县或关中其他的县城做一个县令。”

若干年后?

马周觉得自己等不起。

既然殷侯以鄠县为例,说明即使他被安排到关中其他县城,少不了也是一个望县的县令...

望县的县令是正六品上,在九品三十级的官职中看似不高,却也是郎官的顶点了,再往上就是“大夫”了。许多人穷其一生也迈不过去这一关,正六品就是他们仕途的终点了。

虽然县尉只是考中科举后,释褐为官的一个过渡官职。但这个过渡也要看是怎么过渡的。有的人要呆八年而得不到升迁,有的人即使升迁了,也不过下县的县令。

大唐的县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别。想从下县的县令想升到中县甚至上县的县令,除了政绩外,还得有人提携。可是,不满一千户人丁的下县能出什么政绩?

若他以望县的县令为起点,甚至以鄠县这样的畿县为起点...

要知道,每四年的考绩得了上下的评语,才能升两阶。想要从从七品下的下县县令升到正六品上,要在十二年中每次政绩考核皆为上下的评语才可以。

十二年...若他侥幸能在十二年内升迁到正六品上,已经年近四十龄了。即使还有机会再往上升迁,能到五品也该致仕了。

五品官员的子嗣,勉强有一个荫封的名额,但马氏其他子弟呢?

殷侯不愧是太子的近臣,一开口就许以鄠县这样的县令。

若是自己真的去参加科举,不说从县尉升到县令是上县还是下县的县令,单以鄠县的县令为起点,接下来的升迁就不会再是按部就班的慢慢升迁了,有可能二十年内就能做到正四品上官职。

到了那时,自己这一生。未必就没机会进入到三品以上的高官序列。

若真能如此,马氏的门楣、马氏子弟未来的前程...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殷清风看着马周阴晴不定的表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他这时想起马周当初登门时说的那些话了。

马周能从城东庄园的不同,再从仙居坊和滋味楼等细节,他作为一个外来人,能在短时间内分析出他的身份来,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的确是有些可怕的。

马周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并且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