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两百零九章:裴氏出路
.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太子还不及而立之年,有耐心等上三十年。如果还不成,中山王可以做到啊~~~五十年总是够了吧?”

裴寂轻蔑的眼神消失了。心,也沉下去了。

“原来李世民那小子有这等深谋远虑!

寒门子...广授?”

一想到寒门子时,他又放松下来了。

“呵呵呵,想传授?可以啊~~~你们手里有多少书经?没有书经,拿什么去传授?就算有书经,谁去传授呢?

真是可笑!老夫差点儿就被这小子蒙骗过去了。”

殷清风见裴寂脸上那若隐若现的嘲讽,他说道:“今日上午,清风兴办的学堂开始授课了。舅父可想去看一看?”

裴寂不以为意。就外间那一二十个童子算什么、能起大多风浪。

殷清风心里呵呵了一下,说道:“清风的学堂里有学生一万九千四百余人,男童...”

“什么!”

裴寂真正的失色了。

“...男童一万零九百余人。”

“你、你...”

“清风这里正好有一套启蒙的课本,舅父可要看一看?”

裴寂虽然没听说什么课本,但殷清风这么卖弄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迅速恢复冷静后,沉声的说道:“劳烦贤侄了。”

殷清风站起来,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几本课本递给裴寂。

、...。

略过和等,裴寂翻开、、、。

这一看,便到了暮色十分。

当初,为了摆脱命运,他没少读书。族人虽然待他刻薄,但没有禁止他阅读族内的藏书。要论文史功底,他自诩不会弱于任何一个国子监的博士。

看完,他还算轻松,毕竟只是一些劝导晚辈守规矩的内容。看到的时候,他心里就起了波澜了。

看似简单,但没有足够扎实的史学知识,绝对是写不出来的。这个编撰者是谁呢?

或许这个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甘于不求闻达而效力太子!

他敢拍胸脯保证,如果那个人将这本公布与众,立刻会被捧为史学大宗。而且,如果那个人是世家子,他的家族立刻会被抬高。若是寒门子,不但那些世家会与之联姻或倾力拉拢。

等他看到和时,是强忍着看完的。

虽然这里面的小故事对他来说大多熟知,但是他也知道,将这些故事从浩如瀚海的典籍中找出来,再分门别类的编撰在一起,绝不是一人一日完成的。

“李世民到底是在多少年前就开始谋划?又隐藏了多少人才?如果这些书籍拿出来现世,又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等等!某记得之前那小子说...这些只是启蒙的课本?也就是说...还有?

还有.......?”

裴寂闭上酸疼的眼睛,内心满是苦涩。

说他是看着李世民长大的,虽然有些夸张,他从认识李世民那天起,他对李世民的一切都自诩熟知。可是手里这些课本,却让他半点自信也没有了。不但没有,他甚至觉得他似乎从来也不曾了解过。

就算当初秦王解散了天策府是一个计谋,但他和李渊一直以为李建成只是大意了,否则怎么会斗不过一个只喜爱统兵作战的秦王?现在看来,李建成栽得真不冤!

李建成冤不冤,现在不重要了。可怕的是,李世民有太多他不知道的手段在预备着。成立帝国银行就可见一斑了。现在这些课本也是证明之一。未来,还有什么呢?

他来之前,只想通过殷清风试探一下李世民的动向。他不会天真的以为殷清风有多重要。

但是,这些课本,和他说的那一万多学童,证明他错了!

殷清风不但很重要,而且极其重要。否则,这些课本怎么会交到他的手里,还利用这些课本去教导那么多的孩童?

“深谋远虑啊~~~思之极恐啊~~~”

裴寂在心里感叹了一声,睁开了眼睛,“不知贤侄对老夫有何建议?”

殷清风这半天也没闲着,一直在书桌上写写画画着什么。

他也知道,裴寂能悄无声息的来访,要找的人绝不会是他。裴寂能被称为“裴监”、大唐之前实际的第二人,绝对不会向他这个“低等”家族的小庶子低头。

既然裴寂意指李世民,他索性替李世民敲敲边鼓。成了,李世民多一个助力,不成,那就合该裴寂倒霉呗,反正他没什么损失。

而且,等到以后他算计裴氏的时候,有了今日的“善缘”,裴寂总得给点面子嘛。

河东裴氏分为五支他知道,但是裴氏有五个族长他就不知道了。现在想想,他若是与整个河东裴氏合作的话,那五个分支会不会争得脸红脖子粗?

呵呵呵,每年千百万贯的钱财谁不动心?他可不相信世上还有圣人。即使有,也不是裴氏这种有无数子弟要养活的家族。

现在听裴寂没问及课本的事儿,而是问他有什么建议,也就是说,课本给他带来的震撼让他下定某个决心了。这个决心有可能是站在那些世家的阵营里与李世民死磕到底,也可能相反。

“舅父身居庙堂,当知道从此以后大唐将不再缺少粮食和铜钱了。不但舅父及百官知道了,天下的百姓也知道了。而且,百姓还知道这两个政令出自太子的奏请。

等到某个时机,我大唐解决了北方突厥,太子的精力将转到治理天下上面。有天下百姓记得太子的恩德,舅父你说太子会太多的顾忌那些世家吗?

在清风看来,不管世家有多深的底蕴,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九章:裴氏出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