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二百六十三章:恶搞!?
矛下逃生。等末将回去拜见孔相,却被宗宝在孔相面前搬弄是非,说我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那宗宝乃是原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之,名门之后,又护着孔相逃生,孔相自然对宗宝深信不疑。

孔相念末将之前有过功劳,并未把末将斩首,而是把末将驱除,末将便想到温侯曾见过末将跟阎行大战,非是贪生怕死之辈,末将想请温侯在孔相面前为我声张正义。”

金良原本以为武安国是想投奔自己,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是想让自己为他辩白,金良心里暗笑,我金良才不是这样的滥好人,金良脸上浮现一股古怪的笑意,回头向贾诩使了一个眼色。

贾诩明白主公是想留下这个猛将,便滚鞍下马,扶起武安国:“武将军,孔相他只看到在他逃生的时候,宗宝在他身边,孔相没有亲眼看到你大战阎行,宗宝说你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你辩无可辩,即便是我家主公前去为你辩白,孔相会给我家主公面,但他内心深处肯定是认为你借我家主公之势来逼迫他,可能他本来对你只是冷漠,但你让我家主公前去为你辩白以后,孔相恐怕会对你生起怨恨之心!”

武安国愕然,他知道孔融虽然有让梨的美誉,但他的宽宏慷慨是对那些跟他一样的世家弟,孔融对下属并没有多么宽厚,反倒是非常刻薄,不然的话,宗宝这番话也不能有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

武安国凄惶地问道:“贾先生,您说我该如何是好?!”

贾诩嘿嘿一笑道:“武将军,孔融已经将你驱除,君臣之义已经断绝,你已经不是他孔融的部将,那以你这柄大锤,天下那里去不了,又何必追随那个坐而论道不通军务文不能安国武不能定邦的腐儒?!”

武安国乃是贫寒弟出身,跟着那个重视门第文才的孔融,累次被他所轻,一直不被孔融重用信赖,内心深处一直是郁郁寡欢,今日听贾诩这么一说,豁然开朗,顿觉被孔融驱除并非是坏事。

武安国拱手道:“贾先生,依你之见,我该投奔那位明主?”

贾诩嘿嘿一笑道:“你说呢?!”

武安国明悟,当即跪在金良的马前:“末将武安国愿奉温侯为主公,愿温侯收容末将!”

金良朗声大笑,翻身下马,将武安国扶起来:“武将军,你可有表字?”

武安国满脸惭愧:“末将出身寒微,并未取的表字。”

“武将军,何必因出身而自惭,我中央军最重才能,最不重出身,”金良压低声音,悄声说道:“实话跟你说,在我中央军,出身越低,受提拔的可能性越大,只要你勇敢杀敌,将来你的地位恐怕不在孔融之下。”

武安国又惊又喜,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武安国多谢主公厚爱,请主公赐字!”

金良仔细想了一下,脸上露出一股古怪的笑意:“不如你字元芳吧。”

“元芳?”贾诩皱起眉头:“主公,这字跟武将军的名并无联系啊。”

金良笑问武安国:“元芳,你怎么看?”

武安国武元芳咧嘴大笑道:“主公赐字,无所不可,元芳领受了!”

金良心里怪异莫名地想,我还以为你会说,大人真乃神人也!

《武安国:字霸候,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位猛将(另外有野史记载中说此人复姓武安名国乃是白起的后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将,兵器为一把重达一百多斤的流星铁锤,虎牢关被吕布一戟斩断手腕。

嘉靖本

诸侯八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各自上马归本寨,军分八队,布列于高冈山前。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张****马阵中手下将穆顺,出马挺枪去迎,被吕布手起一戟,刺穆顺于马下。八路诸侯,心丧胆裂。北海太守孔融部下一将出曰:“吾受文举恩已十年,何不以死报之?”融视之,乃门下勇士武安国也,使铁锤,重五十斤。安国提长柄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迫马来迎,与安国战。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1]。

毛本

(穆顺被斩)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

人物经历编辑

首先,历史上有武安这个复姓是肯定的,但演义里武安国这个人却肯定是姓武名安国的。

毛本第五回:

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

嘉靖本第十回:

安国提长柄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迫马来迎,与安国战。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

不论是嘉靖本还是毛本都简称武安国为“安国”。如果他复姓武安名国的话,就应该简称为“国”,而不是“安国”了。所以武安国姓武,不是姓武安。

附加:武安姓氏的流传:

史说:是战国白起,被封武安君,此后白起的后人,改用复姓“武安”。

汉末野史记载:根据汉末及三国野史的记载武安国,复姓武安名国字霸候,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后人,早年间曾跟随北海太守孔融阵压黄巾起义,期间曾一天连斩五位黄巾将领。》

—————————————分割线————————————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三章:恶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