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一百六十五章:怀柔政策-全民皆兵
之辈,就应该兼济天下。该为黎民谋福。为朝廷分忧!”

田丰、沮授等人就吕布一系的家主们赶紧顺着吕布的话问讯道:“不知我们该如何才能为朝廷分忧?”

金良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说道:“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所有家主脑海里都浮现出大大的问号。都不禁问道:“请将军示下,是怎么样的一个全民皆兵法?”

金良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为了抵御这么多外患,保卫我们富饶的家园,我们必须积极地积蓄和壮大我们的后备战斗力量,建立预备民兵,实现全民皆兵,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凡是十五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大汉子民,无论男女,都必须逐步做到人人接受军事训练,人人学会使用普通武器,彻底解决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问题。”

各个世家家主尽皆愕然,他们从来没想到金良竟然有这么庞大的计划,一时之间,他们都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来反驳金良这个宏大的全民皆兵的计划,只能让金良再详细说来。

金良继续把全民皆兵的战略规划讲了一遍。按照大汉制度。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魁。乡、亭、里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

金良为了称呼统一,征求其他辅臣的意见,把里的长官名字从里魁改成里长;亭级的亭长权责改为负责政务,另设亭尉负责军事治安;乡级的长官秩、啬夫听起来甚是绕口,不好理解,便改为乡令、乡丞,游徼改为乡尉,执掌军事治安,乡佐不变依然负责收税,三老则改为乡傅,掌管教化。县级以上暂且不动。

首先,建立亭级预备兵,以乡为单位聚合,简称乡兵。为了能够有效地抵御外敌,先实行最低限度的坚壁清野,取消小村庄,把松散居住的百姓都迁移到亭所在的大村庄里,建立大亭堡,同时把原来的小村庄的土地平整开垦作为良田。

每个亭堡确保居住一千户以上,所有十五岁到五十岁的健康男女都编入军籍,组成预备民兵,分成男女两队,以亭为单位,五天一次训练;同时在邬堡里还建立预备军的童子军,让八岁到十四岁的儿童也初步参加军事训练。每个亭堡里都设立一个亭长和一个亭尉,亭长负责政务,亭尉负责预备民兵训练并维持治安。亭长和亭尉都必须交出一个儿子或一个直系男性家属加入中央官军,避免此堡投效贼兵。

预备役民兵大概占据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整个司隶地区有六百多万人,能整合出一百五十万预备役民兵,分别把守整个司隶地区的一千五百多个亭堡,每个亭堡有大约一千乡兵防守,足以自保一时。

乡级的治所便设在乡里最大的亭堡里,每半个月有乡尉组织乡里所有预备民兵联合训练一次,每三个月乡尉组织所有民兵进行一次实战演习,乡尉并负责指挥乡里十个亭堡的协同作战防御。

然后,建立县级警备兵,简称县兵。一个县级警备兵,从五个预备民兵里面挑选,男兵负责战斗,女兵负责治安,共同负责防御县城,三天一次训练,分成三部轮流,一部训练时,另两部耕种。县级警备兵有县尉负责指挥训练,同时负责治安巡逻。县令、县尉也必须交出一个儿子或一个直系男性家属加入中央官军,避免县令或县尉率军投敌。县级警备军大概占据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整个司隶地区有六百万人,能整合出三十万县级警备军,分别把守司隶地区的一百多个县城,每个县城有大约三千县兵防守,足以自保一时。

然后,建立郡级守备兵,简称郡兵。一个郡级警备兵,从三个县兵里挑选,以郡级所在城池为根基,二天一次训练,分成两部轮流耕种和训练,郡兵的战斗力基本上可以进行野战,并可以进行边境防御。郡级警备兵有郡尉负责指挥训练,同时负责治安巡逻,其他事宜受郡守管辖,但军事训练指挥不受郡守影响。郡守、郡尉也必须交出一个儿子或一个直系男性家属加入中央官军,避免郡守、郡尉率军投敌。郡兵大概占据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整个司隶地区有六百万人。能整合出十二万郡级警备兵。分别把守司隶地区的十二个郡城,每个郡城有大约一万郡兵防守,足以自保一时。

把自己全民皆兵的战略计划讲完,金良心里暗地得意地问道:“诸位可有什么异议?请举!”

就在一瞬间,他看到所有家主都把手高高举起。金良努力地把惊诧的心情按捺住,脸上平静如水地问道:“看来大家的异议还真不少,那就互相商议一番,找几个代表。把主要的问题讲出来。”

经过一番窃窃私语,一个家主举起手问道:“为什么要甄选女兵?”

金良一脸沉痛地回答道:“我想问你们,在这样一个到处混战很不太平的时代里,那些贼寇入侵,他会因为面前这个人是女人而放过屠刀吗?他会因为面前这个是女人而不抢她的粮食钱物吗?他更可能因为面前这个是美女而脱下裤子!现在贼盗猖獗,许多男子尚不能自保,又怎么能保护他们的女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女人也武装起来,跟他们的男人一起共同抵御外敌!”

金良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怎奈在座的大多数家主都是诗书传家。被孔老夫子教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五章:怀柔政策-全民皆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