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最强大少爷>第457章 至暗时刻2.0
群草根就是吃着他的饲料度过难关的。”

“所以有小道消息,取得了百姓信任的大雱离京前,想保证粮食品类的全面和安全,于是鼓励许多人种植杂粮,且定下了种植杂粮有补贴的司农政策。大魔王当时在百姓中的威望有多高就无需科普了,在京畿土地分散,许多百姓信王雱的情况下,种植小麦的有,种植大豆的更多,各种副产品都种,这些都在粮食补贴范围。那么你们来告诉我,这些杂粮几月收割?”

哗啦——

到此掌声处处。

若真这样的话,此番京师的灾害就不会有大家想的严重,因为那些杂粮基本是水灾前就成熟了,且因为是百姓自己的田,眼水灾要开始,大家都会抵死了抢收,能救多少是多少。

“难怪罢请出了捧日军,分散在京畿各处,还曾经一度吓得大家人心惶惶,原来是眼看水灾可能扩大,派人帮百姓抢收粮食、运入京师粮库保存了起来啊?”

“运入京师不可能吧,为何许多人没看到呢?”

“笨蛋你当然看不到,最早准备防御水旱攻势的是小舅爷曹集,现在煤场最安全,当时眼看粮食有危险,包拯租用了……不是,征用了煤场库房,派捧日军源源不断把粮食储备在煤场。”

“包拯阴险啊,大头百姓也蠢,竟然愿意关键时候把自己的粮食交给包拯存放?”

“你装瞎是吧,包拯当然有毛病,但百姓真信任包拯,那些粮食只是包拯代为存放,给了收据,仍旧算是百姓财产,还不要他们的保管费。当然条件是在需要时、保证百姓自家饿不死的情况下,优先卖给官府进行统筹。”

“卧槽这些丧心病狂的官僚,专门和粮商地主作对,这一套不正是当时韩琦的《新粮食储备战略》吗?”

接下来老规矩,整个京城各群体一起炸锅。关于王雱总是充满了争议,基本上有多少人骂他,就有多少铁粉力挺大雱。

好在最终消息确认了,此番京畿地界,因最后一任司农寺行政长官王雱的政策,给予了大量杂粮方面的粮食补贴,所以近六成土地是产出小麦大豆之类副产品。

这些粮食虽然没有地主的集群化高效,但特点是分散在百姓手里。的确家园被水淹了,但囤积了无数粮食,等着高价售卖的粮商基本洗洗睡,暂时卖不出去。

剩余的粮食,根据大头百姓们和包大爷的协议,平价卖给官府。这笔粮食甚至不会从煤场运出来,会从账面上划拨统筹,直接在小舅爷厂里直接生产为压缩饲料,用于救助此番种植大米的百姓,若有剩余,那要源源不断的运入河潢地区,供应大宋志愿军的作战需求。

结论是:此番看似大宋药丸,其实远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糟糕,距离“恐成最大输家”还早。

恐成最大输家的传言在之前铺天盖地的,鬼才知道借助形势带节奏的些是什么人,不过素来喜欢维稳的富弼早在言论影响较大的初期,就派大阴人张丛训把一些骨干秘密抓捕了。之所以是皇城司抓人,因为皇帝又病危的现在,京畿的军权在包拯手里。

那些被抓的可就没好果子吃了,被张丛训弄进去,和进开封府的号子完全不同。

若是一般时候,包拯会找张丛训谈话,要求把那些人移交开封府,可惜现在包拯焦头烂额忙不过来了。只有任由那些家伙吃苦受累了。他们中肯定有些是拿了西夏一品堂的钱发言,试图恐吓灾民、带领灾民在大宋都城打砸抢的,但包拯认为这种人绝逼是少数,张丛训这龟儿子的抓人面积起码扩大了三十倍,但凡有过相接近言论的秀才,现在基本都被关小黑屋了。

有传言说河东河北没有遭灾,且粮食形势大好,只等河道形势不恶劣的时候,河东河北的船运就会南下,把粮食带到南方一些受灾地区去平抑粮价。

河东河北,是托了韩琦和张方平这两种田大师的福。

但是最为重要的京畿粮食安全,是托了最后一任司农寺行政长官王雱的福,现在真成为了大宋的救命稻草。

就此许多人都相信,如果没有大魔王,此番大宋就真是药丸了。

不论是谁,总是最危机最黑暗时,才能想到曾经的好。于这时期,神机雱的威望在京畿地界无出其右者,近乎被神话……

上清宫前,夕阳下,赵祯拖着病体靠在边门,遥望着西方。此时的雨水已经完全缓和了,但是弥漫在京畿地界的大水吞咽有个过程,具体什么时候褪去则没人知道。

在那个遥远的河潢地区,大宋已经投入了首期志愿军,且在狄青的主持下搬回了劣势,取得首战胜利,这是在大宋少有的军事胜利。

眼看这会是大宋崛起的美好开始,却祸不单行,京师水患告急,更糟糕的是:志愿军的最高统帅狄青病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是现在反战派官员们爱说的。

赵祯非常确认大宋已经不是当年,若志愿军的河潢战役打赢,会扭转许多大宋的不利局面,利益大到难以想象。

但现在具体危机又迫在眉睫的,失去了狄青后,若继续投入志愿军,一但打输了又该怎么办?

精神很差,但这些是作为一个帝王无法避免、必须权衡思考的东西。

韩琦支持抵死打,理由是此番虽然受灾,但粮食情况没有想象的坏。韩琦不好意思夸奖自己在河东的政绩,却大肆赞扬“官家英明神武”,启用王雱在司农寺政策,于是确保了此


状态提示:第457章 至暗时刻2.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