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阴刻之君>第两百九十九章:崔文辞官
人,如果非要想,那他也随便你们。

太后率先道:“旷儿说的对,毅儿你自己选吧,别让你皇兄生气了。”

“母后...”杨毅正在思考中,他一面有些害怕,一面有些期待,害怕的不是别的心思,而是怕自己管不好兖州会让黄凶手失望;期待的是自己也能为国家出力,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志向与自保之间,让他很是犹豫,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内心想法,选择相信杨旷,道:“臣弟想好了,听从皇兄的安排。”

“好,有气魄,不愧是朕的弟弟。”杨旷立刻就爽朗的笑道:“你能有这种决断,朕真心替你感到骄傲,作为先帝的子嗣,你继承了先帝的气概。”

“比起皇兄来臣弟差的甚远了。”

太后也松开了紧蹙的眉头,知道是杨毅自己想做的事情,毕竟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去解决困难,兖州就是如此,哪怕明知儿子会遇到困难甚至是危险,她也不能阻止儿子的志向。

一个女人,也明白男人心中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争取到荣耀的机会,所以太后也很欣慰,鼓励道:“毅儿你要有准备了,陛下这是把一个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了,你可不能搞砸了啊。”

“母后您对儿臣就这么没信心啊。”杨毅有些委屈道:“好歹儿臣也是有些政绩的,要不然儿臣也不敢接下来啊。”

“好了好了,朕就把兖州大小事情交给你了,至于兖州牧的撤换,若是你在当地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自行拟定,无需上报朝廷。”杨旷笑呵呵的说道。

这就相当于是在分封一样了,由于天下四分,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亲王可以分封到的国家,所以也就作废了。但是到了杨旷这里,他倒是暗地里给了杨毅在兖州绝对的权力,也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了。

他这么做也是信得过这个弟弟,毕竟死守皇宫的功劳杨旷还没有好好犒劳这位弟弟,而且就算杨旷给了对方这份权力,相信杨毅也不会信以为真,肯定还会像以前一样兢兢业业保持足够的联络和询问。

杨毅对此也是受宠若惊,立刻表态道:“皇兄放心,臣弟绝不会辜负皇兄的嘱托。”

“朕相信你能办好这份差事,顺便也长长见识,好以后多帮帮朕。”杨旷从未想过对付这个弟弟,以前的矛盾也是因为崔氏集团而引起的,现在连崔文都俯首称臣的,还有什么需要介怀的。

兄弟之间还有情谊,这在帝王家已经难能可见了,哪怕杨旷多么攻于心计,也不想成为权力的俘虏,一辈子都活在怀疑和猜忌当中。

皇帝也有好坏之分,杨旷要做的是一代明君,开疆扩土为国为民,哪怕这辈子办不到,也可以积攒国力留给下一代,时间有的是,尽人事听天命,才是最好的选择。

看着杨毅这般的有志气,杨旷其实真的很高兴。

这时一个小太监跑到谢量海耳边悄悄的说了句,谢量海便马上对杨旷道:“陛下,右丞相崔文携其子正在殿中等候。”

“哦,他们来了啊。”杨旷知道他们要来,于是便起身朝着太后和杨毅道:“就这样,朕还有事情要办,母后你要注意身体,杨毅你也是。”

太后和杨毅都行礼恭送陛下。

杨旷屏退了其他人单独来到了见面的大殿,看到早早等候着的崔氏父子,道:“崔大人好生着急,这么快就急着见朕,是有什么急事吗?”

崔氏父子先行跪拜礼,同时道:“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吧。”杨旷说着让二人站起,等待对方说出目的。

崔云逸从头到尾都没有抬头,只是默默的看着地面若有所思。崔文抬头道:“陛下,恕臣打扰了陛下的休息,其实此次求见陛下,是前来辞去右丞相之职的。”

辞去右丞相?倒是个新鲜的话题,杨旷嘴角咧起道:“崔大人这又是哪一出啊?你知道现在是用人之际还要固执的辞官,不是让朕更难办吗?”

崔文淡淡道:“其实陛下不需要臣,陛下需要的是一个安稳的朝堂,一个有能力的朝堂,臣虽有能力,但立场太过不同,臣斗胆提起之前臣与陛下敌对之时,那时就产生了一些解不开的恩怨,所以臣如果还在朝堂之上,免不了受此掣肘。”

“哦,你的意思是说有朕在,还是会有一些不识趣的人来揭你的伤疤咯?”

“臣不是这个意思,当今朝堂,无人敢反

对陛下的意见,但其实恕臣说句实话,毕竟是因为畏惧而臣服的,而不是真正的俯首帖耳,哪怕他们明面上没有意见,暗地里有心思依旧对国家不利,所以臣不得不辞去右丞相之职。”

这么一说崔文还有着不小的苦衷,杨旷倒也清楚这种朝局的险恶,并不是说表面的臣服就是真正的臣服,他需要的是人心,而崔文正好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难免会有人拿出来说事,不是说别的居心,哪怕就是日常的口角,都有可能会拿出来说说。

“你是下定决心要如此,不管朕如何都要辞官吗?”杨旷再次问了第二遍,语气逐渐冷了下来。

“臣...以陛下之命为首要,只要陛下下令,臣就照做。”

“那若是朕强留你留任呢?”

“那臣只能遵命,却不能尽心效力了。”

“你这是在威胁朕吗?”杨旷故意把语气提高了几个阶段,崔文马上低头道:“陛下息怒,臣没有顶撞陛下的意思,只是时局所迫,而且臣之辞官,并非无人顶替。”


状态提示:第两百九十九章:崔文辞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