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汉末之天下>第170章 执政

“臣拜谢陛下。”

若能去领雁门太守的时候,任骠骑大将军,那的将来的威严就大了。

“夷外敌,必先安国内。臣羊续以为,可请骠骑大将军先平定国内叛乱,国内稳定后,再集力征外族。”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从后方站起,对刘宏一拜,中肯的说道。

羊续,出自名望极高的泰山羊氏,其父祖七代,连任司隶校尉等两千石,羊祜是他的孙子。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议郎,但后世他的名气纵然是羊祜也比不上。

司隶校尉乃司隶地区的行政长官,位同州刺使。

“司”,就是掌管的意思。

刘宏刚继位的那一年,羊续就以忠臣子孙为郎中,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羊续受牵连被免职禁锢十余年。

今年党禁解除后,羊续被太尉杨赐征辟为府掾,杨赐被免职后,羊续任议郎。

诸臣望着羊续,很明显刘凡铁了心要去平定匈奴、鲜卑,你跳出来捣乱,这不是找死吗?

羊续无惧众人的眼神,高风亮节,不为所动。

“爱卿所言甚是。”

谁知?刘宏认同了羊续的说法。

刘凡不淡定了,这个羊续……

就在刘凡要再和群臣长篇大论一番的时候。

刘宏向刘凡一拜。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

君主对臣子下拜,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出现在雄才大略的君主身上。

最重要的是,君主以此礼要对臣子委以重任。

骠骑大将军,不是已经封过了吗?

再说了,骠骑大将军为武官,也不至于天子这样啊?

“于公为臣,于私为弟。臣何敢当此大礼?”刘凡连忙帮刘宏正身。

同时心想刘宏到底要干什么?

“朕彻夜反思,国家大乱的根源不是叛乱,而是在于内政,不解决内政原因,叛乱无止无休。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今与皇弟录尚书事,领尚书台一切事物,总领百官,无所不统,公卿以下见者皆拜。望皇弟救大汉于水火之中。”刘宏发自内心的说道。

总领百官,无所不统。这不就相当于丞相吗?

百官皆变,大将军何进变化最大。

无形之中,他的权利被大大削弱。他本是录尚书事,现在刘凡为录尚书事,岂不是将他取代?

若是“领”尚书事还好说。汉武帝托孤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录、领职位相近,但权利更重。“录”为总领之意。

更何况刘宏下旨意,刘凡总领百官,无所不统。加上骠骑大将军的名号,相当于职无不总。

刘凡神经错乱了,这还是汉灵帝刘宏吗?竟然让自己执政。

执政,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刻,他意识到他与贾诩拟定前往雁门郡的计划将要流失。

大汉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更别说他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人。

只是他此时处于风口浪尖上,刘宏亲自拜相,他如何拒绝?

若拒绝了?不是打刘宏的脸吗?

夷外敌,必先安国内。

最关键的是,羊续和刘宏将话说明,若再执意镇守雁门,恐群臣怀疑他的动机。

天灾**,内忧外患。

各地官员阳奉阴违,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逐渐形成。

边郡豪强建筑坞堡,面临将要来临的大乱,先家,再国,然后天下,是他们的宗旨。

黄巾起义让皇室威严扫地。

刘志、刘宏数十年的统治,失尽民心。

“臣拜谢陛下,定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凡伏地拜道。

看似激动的流泪,实则伤心难过啊!

虽然心中不愿意,但表面功夫还得做足。

他善战,并不善于理政。在刘凡看来,此时的大汉和乱世没有区别。

想要结束乱世,唯有武力一统。

刘凡的计划是等董卓将乱世开启,他率领铁骑重拾山河。

现在也只能等贾诩来了之后,重新拟定计划。

“大将军戎马倥偬,卸任录尚书事,主要平定凉州叛乱。”末了,刘宏又当众宣布道。

何进听后,不甘的对刘宏一拜。事已至此,也只能先让刘凡这小子得意几天。

大约在巳时之时,朝会结束。

这次朝会,针对凉州问题,也做出了决断。

因为董卓的重金贿赂,中常侍张让,大将军何进举荐董卓。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拜陇西人周慎为荡寇将军。

另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与执金吾袁滂为副将,率领北军及三辅之地等郡周边精兵强将,共步、骑十万,平凉州北宫伯玉、韩遂、边章叛乱。

朝会结束后,刘凡被刘宏请走,其他人,相继退朝。

下朝之后,诸臣三五议论纷纷。这次朝会对文武百官冲击很大。

群臣不在以何进为首,而是兴起一个更具有权势的刘凡。

十七岁被拜大将军,拜相。兼文武之长,当真是古之未有。

刘凡朝堂上那首诗,由于太过于感性,直到现在,诸臣才为他的文采叫好。

何进下朝的时候,脸色比上朝的时候更难看了。亲信们也不敢发声劝他。

“本初,你在朝堂上,怎不为大将军说去话。”陈琳来到袁绍面前,低声问道。

“职微言轻,不足以论。”袁绍转头回道:“刘凡为骠骑大将军,不是很好?功该如此。”

这时候的袁绍还是很正直的,一心为大汉着想。毕竟四世三公,累受皇恩。


状态提示:第170章 执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